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慰项石是什么东西?

慰项石是什么东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慰项石是什么东西?

中医解秘曹操高陵“慰项石”  作者:杏林虎 (睡虎)  昨天见新闻说找到曹操的陵墓了,并出土了大量宝器,而在众多出土物中,最具价值的是块“慰项石”。  “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一、“慰项石”与颈椎病  咱们就先由“慰项石”谈谈颈椎病吧。  现在电脑使用者中,白天脖子受累,晚上不能充分放松,颈椎病患者数量众多,且趋年轻化。  推拿手法的运用,是让颈项局部肌肉、韧带放松,血循改善,从而使头脑清醒。再加上扳转的特殊手法,纠正颈椎错位,从而使颈部交通通畅有序,人的司令部才能正常工作。治疗后推拿医生也会嘱道 “睡觉时,枕头下放一点,一定要让枕头把脖子也托住,不能让脖子悬空。”  “枕头”不应叫这个名字,应该叫“枕脖”,因为当人睡觉时,如果着枕部位是头(后脑勺),脖子就是悬空了,局部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重力反向作用于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所以这样脖子就得不到充分的放松。而托住脖子后,脖子有了依附物,得以充分放松,还能维持自然的生理曲度,人在入睡时,全身肌肉最放松,所以脖子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时能起到推拿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商家推出能治疗颈椎病的枕头,说什么有红外线、磁疗、火山石等等,那些都是花架子,关键就在这个“枕脖”上。说到这里再多说些枕头的用法,  “枕头的高度应是仰卧位时床面与颈后空隙的距离再加上3厘米左右为宜。枕头过低,起不到效果,枕头过高则会让颈部被过分垫起,前凸增加,这会使颈前部肌肉受到牵拉,影响颈动脉向脑部供血,引发脑缺血。”  我们回到曹操的“慰项石”上。“慰项石”比起“枕头”来,显得即有文气,又专业。“慰项”仅此二字,就概括了我上面说的一大堆话。“项”在古语中指“脖子”,如项上人头、项链等。就点出,慰的不是头,关键是脖子。操所用枕者非头,乃项也。译成09年网络用语是“哥枕的不是头,是脖子。”估计以后电视上会出现曹操为枕头做的广告了。  二、曹操的病情分析  再说说曹操的头风病。正史《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第二十九》记载华佗事迹时曾有提及: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病历简况  姓名:曹操 性别:男 年龄:66 住址: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  籍贯:安徽亳州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婚况:已婚  主诉:头痛伴心乱目眩数十余年。  现病史: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即往史:未知  婚育史: 妻妾共有15位,育26子。  (以下病历分析,多为猜测,看客只当消遣罢了。不过,这也是从一个中医人眼中看到的一些信息。)  从病历上看,妻妾成群,筑台铜雀,故肾阴虚损应是病之根源,阴不涵阳,气逆上奔,加之殚精竭虑,心神久耗,心乱目眩,应属内风范畴。佗所针之鬲,许为“膈俞”,其所治之疾乃诸气上逆之症,且为血会。降气回血,随手而瘥。然非根本之法也。节欲保身,精神内守,是其本源,然操非佛道,风华正茂,激昂文字,意气风发,安能守此清规,故佗言:“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太祖误以佗延诊怠治,心怀不满。及得知假妻病而不赴召,怒火中烧,狱而杀之。犯下千年大错,致使华夏医学外科之滞缓。  三、华佗之死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华佗之死了。在丁启阵《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一文中指出:  “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华佗为了得到官职要挟曹操,惹恼了曹操;一说是曹操怀疑华佗想要害死自己,为关羽报仇。”  原文分析很精彩,可在网上搜到,这篇文章提到的我就不说了。这两种观点,主张要挟说的是历史学家,提出报仇说的是小说家。一个站在官方的角度,一个站在蜀汉的角度。这里我提出一种猜想,是以中医人的身份,站在中医学角度,谈谈此事。  这个问题关键是三点,一是为什么华佗履召不见。二是为什么不给曹操治好头风。  第二个问题在上面已经谈过,所谓治得病,救不了命,也正是指这种现象,“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病可治”。可跟本问题不解绝,不知养生,只谈治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第一个问题,则涉及方技人的习惯问题,《后汉书》本传记载,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所以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总是有些淡薄名利,恶于官场奉迎,追求的是内心的清静自在。履召不见及入仕而退的医者,历代皆有,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明朝李时珍等,还有不善权术而为人所害的春秋时神医扁鹊。所以这行人所研之术,乃活人愈疾之道,一旦与权术扯上关系这些人的“心眼儿”就显得不够用了,其实也不屑为之,所以人们通常给这行人帖上道德标签。当然世上什么也不是绝对的,学中医的人知道这个道理,有阴必有阳,阴阳相附,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就是长沙太守,不办公的时候,就敞开衙门看病,想想真是滋润啊,呵呵。留下千古巨著《伤寒杂病论》,戏剧性的是《三国志》未曾提及一笔。而华佗有传,只因《青囊经》的失传,医圣之位让与仲景,而世人只能具有传奇性的称其为“神医”。  天马行空,目无边际的侃了半天,也只是一家之猜想,饭后消遣罢了。曾几何时,横槊赋诗,临观沧海。现在居然被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在网上晒那块没有被华佗橇开的头盖骨(这事儿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历史与现在突然有了交集。看到这则新闻,突然想起:《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