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经教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简称国学经典教育、经典教育、读经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通过对文化经典的系统修习,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启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蕴的目标,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最为坚实的根基。著名国学专家、读经教育实践家、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育心经典读经教材主编赖国全老师认为:“读经”就二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经”。字面上很容易搞清楚,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二个字常常被曲解,从而让读经教育存在许多的变数,令人无所适从。读,就是读,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着行动。你读就好了,坚持去读,一天二天,没有什么效果,没关系,一周二周,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关系。你就是读,读熟,读透。总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即使你永远不明白,不懂,也没关系,仍然是读,轻松地读,起码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永远也不明白一点点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那么看重读书了。经典也不是一定要全部弄懂,能读懂那么几句,变成生命里不可缺少的内涵,也是非常可贵的。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全部弄懂经典,我们知道的,都不过是经典里的某些内容,既然大家都不可能全部弄懂,那我们能够懂得一点点,你就应该为自己高兴,就应该继续努力。经,是一个集体,有简单的,有难的,有比较难的。所谓难,也是对想试图边读边理解的人。如果你不把理解放到读经的过程里,或者你暂时不考虑理解的事,那就没有难易之分了。现在的经,被一些推广经典的具体为某一部经典,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它们是经典的子集,不是总集。一个孩子的宝贵时间,只读几部经典,当然比不读要好一点,但是相对能够系统地学习经典的人,仍然是比较可惜的。那么到底要读多少经,才是比较系统的?这就要看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万丈高楼,自然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而如果只要建一个茅草房,一堆茅草加上几根木头也就够了。我们认为,比较系统的读经,起码要考虑到三个层面:基础层面,结构层面,装修层面,并且相应地阅读有关的经典。就像盖一栋楼,有地基有结构,有钢筋有水泥,有火砖,材料是综合的。要教育好孩子,也是非常综合的,可不是一本书能搞定的。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系统,系统就是刚才我们做的分类,要有地基,有结构,有装修,要多样,综合,这是系统读经。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从功能的角度我们将经典做了一下分类: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2、做结构: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么多经典 我们要先从那三本开始呢?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第三个线程是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三线程,用经典来说:就是经+典+其他;用难易程度来说,就是难+中+易;用建筑来说:就是钢筋+水泥+其他;用吃饭来说:就是菜+饭+汤;用吃饭工具来说:就是碗+筷+勺。我们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从生活中寻找智慧,道在生活,生活永远充满智慧,我们许多人却舍近求远,从许多大师那来找到,永远实行不了的教育方法。这三线程,用两年时间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是一套系统的教育计划,假设没有这一套计划,可能十年都学不完这么多东西。(本文大部分内容及观点摘自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的《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