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越剧和越调的区别?

越剧和越调的区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越剧和越调的区别?

1.  越剧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  2.  越调  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  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其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被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种,有四百多出。正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其结构严整、唱词深奥,每段唱词固定,并规定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道白时用卧笛伴奏,主要演历史袍带戏,多以生、净为主角,如:《抱火斗》、《文王吃子》、《乌江岸》、《十五宫》等。外装戏多系活词连台本,也有许多公案戏。外装戏以小生、小丑为主角,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浓厚,如《李双喜借粮》、《火焚绣楼》、《哭殿》等。  当代河南越调代表性的演员有生行的张秀卿、申凤梅,旦行的毛爱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