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发展状况及其将来的发展方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论坛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23:17 新浪财经 以“新海归 新机遇”为主题的“欧美同学2006北京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论坛,以下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论坛实录。 ▲ 圆桌嘉宾: ●王志东,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方兴东,北京博客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醒生,盛禹铭集团公司董事长 ●李建光,IDG合伙人 ●杨盛轩,巨鲸音乐网COO 主持人: 王维嘉,美通无线公司总裁兼CEO 王维嘉 美通无线公司总裁兼CEO 【主持人 王维嘉】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这场的主题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嘉宾。第一位坐在我左边是点击科技的王志东先生,一提他的名字大家会鼓掌,志东应该说是中国软件(13.06,0.19,1.48%)、互联网灵魂性的人物。从还没有Web的时候就开始做Web,要说按等级的话,Web负1.0就开始了,当然他最著名是创造领导上市的新浪网,这是我们中国互联网直到今天仍然是最重要领导性的公司。之后志东又创立点击科技,这也是在做互联网下一代的工作。 【主持人 王维嘉】第二位是王俊秀先生,中国有一个叫互联网实验室,互联网实验室是由方兴东先生和王俊秀他们一起创办的,互联网实验室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俊秀又和方兴东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博客网站。大家知道博客这个词就是他们俩一起起来的。大家很多人知道方兴东,其实背后的军师是俊秀。第三位大家可能也比较熟悉,就是张醒生,醒生也是精力非常丰富,他过去是爱立信首席市场官,大家知道爱立信是中国最成功的外企之一,他负着非常大的责任。在爱立信之后又到亚信,中国第一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担任CEO,现在醒生一方面做着天使投资,一方面也兼任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他是经历了无线到有线,从互联网1.0到2.0。 【主持人 王维嘉】第四位是IDG的合伙人李建光先生,大家可能都知道IDG是中国应该说第一家成规模做风险的投资,大概12年前,13年前就开始了,今天他们也是阵容最强大的,资金最雄厚的,投资了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包括搜狐,包括QQ这样的公司,建光也是IDG几个资深合伙人之一,在中国做了很多的投资。最后一位是杨盛轩先生,他是巨鲸音乐网的CEO,他虽然年轻,也有很多经历,过去曾经是卓越网的营销总监,后来到贝塔斯曼,大家知道是德国为背景全球最大的营销和销售书商,后来又创建了新一代的音乐网。 【主持人 王维嘉】做完这些介绍,今天我们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多一点,因为这个论坛大家会很关心,我们会留多一点的时间,和观众们互动。我想下一代互联网也好,Web2.0也好,我们已经讨论非常多了,在座的都是非常非常资深的,而且是在中国整个有代表性的领袖们,我想他们每个人自己,每个人花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谈一谈自己对下一代互联网,或者Web2.0整体的看法,在他们眼中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到底有没有前途,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为用户能提供什么样新的功能和服务,它的驱动因素都是哪些东西?从志东开始。 王志东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王志东】关于下一代互联网我首先有一个观点,我是比较赞同下一代互联网这样的说法,而不是纯粹讲Web2.0。因为Web2.0现在谈的的确是比较多,但是Web2.0给人几个误解,第一个,觉得好像下一代互联网就是Web,我想这是一个错误。第二个,Web2.0现在有很多分析,就是指一些想投入本来不太知名,后来有大流量的一些网站。这的确是一个现象,但是又把它当做下一代互联网代表的话,我觉得稍微有点偏颇。我认为互联网的确是从差不多十年前开始,的确该进入下一代,什么样标志着下一代?我觉得可以有几个方面考量。 【王志东】第一个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角度,第二个是从市场和社会的角度,从这两方面考量。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其实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现在有几个最重要的特点,第一个互联网无所不在,它由原来都是拨号,或者有线的方式,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有线、无线、宽带、窄带,另外它整个的设备问题,由原来的PC,已经转向任何一个设备都有可能进入互联网,互联网无所不在是它的特征。第二个互联网技术会和其他的技术相融合,比如说互联网与通讯的结合,跟各种多媒体处理,跟娱乐等等的结合,这个是两个重要的特征。 【王志东】第二个方面考量是从社会和市场的角度考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一样,也是互联网无所不在,但指得是互联网现在所有人都有可能,都有机会去使用互联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去使用互联网。而且现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已经相当的庞大,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亿,全球我们可以看到是相当普遍的一个局面。这两者共同推动,我认为互联网应该是产生下一代的特征。下一代的特征,我简单讲,产生的结果我觉得有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个,互联网的技术,它由一个单一的产业,会往其他各个产业里拓展和延伸,比如说现在出现的互联网音乐、互联网视频、互联网通讯等等,这是一个融合,跟各个产业进行融合。 【王志东】第二个互联网更加呈现一种平民化的特征,比如说我举一个我最欣赏的两个模式,一个是易贝,一个是Google,其实它都非常呈现一种平民化,把大家从事商务的一个门槛降低了。第三个是在最近几年里,由Web2.0带动起来下一代互联网,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在过去出现了很多种技术,逐步会找着他自己的一个商业模式,比如说P2P技术,P2P技术商用化,这是在未来1.0中非常重要的,当然1.0技术商用化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英语),用P2P建立一个网络,我想在其他很多方面都会同时出现,比如说我们公司最近正在研究完全基于P2P的网络会议系统,这个会议系统正在进行测试,现在已经问题了。所以这三点模式的成熟、平民化和产业融合,我认为这是下一代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俊秀给我们讲一讲。 王俊秀 【王俊秀】我记得我初入这个行当的时候,第一次的采访对方就是王志东,所以说我对技术这块就不讲了,我再讲也讲不过他。我是一直从事互联网研究和产业研究的。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大致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前十年,第二个是技术的发展期后十年,也就是2005年开始,2006年这个阶段,从第二代互联网开始,叫互联网2.0,我也不叫Web2.0,意味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社会发展期。前十年我又分为三个阶段,一个网络建设时期,主要是亚信,他们在做这些事,主要铺设通讯网络,这个基本上用了五年的时间做。 【王俊秀】第二个时期我叫网络影响期,也就是说以王志东、张朝阳为代表这些网站的兴起,这些网站的兴起事实上带动了一批社会组织和商业组织开始走深了互联网,甚至也带动了一批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比如说及时通讯,比如说游戏,比如说互联网服务,比如说像无线,这几个板块事实上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已经上市了。随着这些上市公司的出现,基本上我们也可以讲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形成了一个雏形。第三个阶段我认为是叫网络效应,所谓的网络效应,我们发现在2000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就有了低潮,发现大家都开始质疑,这个互联网到底有没有效应。 【王俊秀】事实上从美国信息化50年,和中国互联网的十年或者信息化的二十年来,都形成了好多树状的结构,每个结构都形成了孤岛,所以全世界我们看到像IBM,像SUN,像微软,其实他们都开始解决这个标准的统一问题,所以我们在前几年会看到IBM的口号,SUN的技术,以及整个微软统一网络的,比如说还有思科智能网络的技术,这些标准的出现,事实上他都是要解决整个网络世界标准的问题,他都要进行融合。 【王俊秀】刚才王志东先生讲到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问题,事实上从2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这些巨头一直在做网络融合的东西,包括像国内的联想,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做终端融合的东西,他也开创了一些终端互联的协议。包括像中间件一些厂商,他们也在做基础中间件的东西,所以BA他提出中间件向基础件转变的理念,像IBM也做基础软件,所以从硬件、软件、底层网络,事实上都开始了一个转型。在这种基础转型的时候,在去年,甚至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我认为是社会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认为是以技术发展,技术的储备和基础网络的建设为主。 【王俊秀】这三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远远没有完成,就是我刚刚讲到的网络效应,因为网络效应涉及到网络管理和管理体制的问题,这个在中国是尤其麻烦的一个问题,从政府到企业组织,到个人都是很麻烦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远远没有完成。但是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下一个阶段从今年开始应该说是初见端倪,因为毕竟有2.0这样一个企业集群开始,包括博客应用开始出现了。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分类有二三十种,比较知名的公司有100多家,我觉得雏形开始出现了。 【王俊秀】第二个它的表现形态是以个人为本的应用形态,像王志东说的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另外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应用他们应该看得出来。第三个他信息的采集模式是更加信息化和更加民主化的,所以我们也在看98年出现以中国电信做的各地的信息港,现在我看也面临着一种转型,就是说各地的地方门户,都需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进行采集和表现,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一两年之内会看到的一个现象,因为他如果不进行转型的话,要有新的公司就会出现。 【王俊秀】第四个就是未来互联网肯定以文化为中心的互联网,因为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大家也不是海归,我觉得互联网的全球化是一脉相承的,或者是兄弟。我们看到了华盛顿兄弟,这是从政治哲学上看到的。在互联网上发展我们也看到很多标准化的协议,事实上2.0它重要的特征,就是说底层和上端全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使得这种全球化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它的生产方式是民主化的。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说是文化的互联网,在全球化的时代组群的重组肯定是存在的,就是说每个人还是属于每个人的群组,这时候在互联网上肯定有文化的冲突存在。这时候我们如何能把文化的资源转变为网络的资源,这也是考验我们下一代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醒生。 张醒生 盛禹铭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醒生】我可能要一点特权,一个月前收到组委会通知,说每个人要组织五分钟的PPT文件,正好我那时候刚给一个国际上非常知名的跨国公司技术基金做了一个讲座,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中国的特征,后来我把其中的几项抽出来交给咱们组委会。今天我们维嘉又说不用,我也没准备再用。后来又说有一些图形可以展示,我用一用。 【张醒生】刚才两位嘉宾已经谈了很好了,我觉得从两个层面考虑第一个是技术的层面。技术的层面其实已经是非常清晰了,我们从当年第一代互联网,到下一代互联网都有明确的定义,比如说IPV6技术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第二个互联网离不开它的基础,基础就是它的通信产业,这个技术也非常清楚了,从传统的硬交换到软交换,从移动通信,模拟一代,数字二代,下一代是高速无线。而不清楚的,却是在这两个基础设施上,技术标准上的,就是未来的应用。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很多的应用就把Web2.0,甚至现在有人谈Web3.0,就往这上面套。但是这代不代表未来的互联网?可能这是值得非常深思的。 【提问】这个问题还是想重点问一下张醒生先生,张先生对移动网络的信心大于传统网络,这个信息是不是基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第二是支付的方便,所以您才这么考虑? 【张醒生】谢谢您的问题,当然第一个是我个人,我有一个移动通信的背景。第二个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条件,因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移动通信用户群,用户越大,你使用中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个,在这两个领域中,正在发生融合,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未来中一定要碰撞出来,这个碰撞将会产生非常影响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移动互联网,都是高速的,都是宽带的。在这个基础上会产生TMP,现在讲TME,T代表电信和技术,M代表媒体,E代表娱乐(英语),中午我和新东方的徐总讲,他讲E还代表教育(英语),把这个E往下一想,(英语)就是从互联网,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基于固定通信,固定通信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解决了人对人的问题,就是P2P。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仅仅解决了点对点,我们现在离开了你的计算机,你互联网还是相对不方便,所以相当于传统通信在70年代末解决的问题,下一步互联网也要走一个P2P,这个P2P当然志东刚才讲是技术,但是我觉得是人对人。当然人对人的东西出现以后,无论你是媒体,媒体是追人的,所以他能直接下到人的手里。娱乐它也是根据人的,尤其你再加上后台用户分析,这个人喜欢唱歌,那个人喜欢跳舞,这个人喜欢吃,那个人喜欢喝,你就能够做很多直接的分众广告模式,所以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融合是少不了,这是我的信心来源。谢谢。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来的嘉宾给大家做了非常精彩的论述,让我们一起再感谢他们,这场论坛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