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洋泾浜~是什么意思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洋泾浜,又名西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浜身蜿蜒曲折,西入周泾(今西藏南路),即今延安东路自外滩至大世界路段。洋泾浜因通洋泾港而得名。明永乐初,黄浦江水系形成后,浜分东、西两段,境内浦东段为东洋泾浜,浦西段称为西洋泾浜。清乾隆后,因沿浦筑上塘,浦东段不再通水,后逐渐淤塞。从此,浦西段便不再冠以“西”字,直呼洋泾浜,浜旁全是田野旷地,其间有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和水沟。 英、法两租界相继开辟后,洋泾浜两岸形成两条道路,浜北是英租界松江路,浜南为法租界孔子路。洋泾浜两岸中外商贾云集。外国商人不谙中文,中国人也不懂外文,于是因商业贸易的需要,便产生了一种“用英语词语说中国话”的不规则的英语。 在洋泾浜上有一些略通几句蹩脚英文的人,当外国人来洋泾或经此到县城做生意时,言语不通,这种人便上来自充翻译,获取酬金。上海人称他们是“露天通事”。他们和外国人打交道时,用带很浓重的上海、宁波等口音,用汉语语法拼缀成简单的英语语句,这种似洋非洋的话,人们称之为“洋泾浜英语”。如“我不能”,英文是“I can not”,而洋泾浜英语却是“My no can”;把“两本书”说成“two piece book”,把“让我看看”说成“let me see see”等。这种洋泾浜英语,词汇贫乏,来源混杂,但语言结构简单明晰,很有实用价值。自此,大批外来词首先在洋泾浜传播,有许多词至今还在使用,如沙发、白兰地。土司、色拉、凡士林、水门汀等。有些在旧上海曾广泛使用,而今已经消失。如洋行买办称“康白度(compradore)”,跑街称“式老夫(shroff)”,工头称“那摩温(number one)”,佣金称“康密兴(commession)”,小账称“司昌而(small)”,电话称“德律风(telephone)”,分肥称“哈夫哈夫(half)”,银元称“大拉斯(dollers)”等. 除了洋泾浜英语,还有洋泾浜法语等。以后“洋泾浜”三字成为一种混杂语言的“代名词”。外国人讲的蹩脚中国话,外地人讲的不标准的上海话,带着土音的普通话,都被称之为“洋泾浜”。只要讲“洋泾浜”三个字,人们就知道是指不纯粹的某种民族语言或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