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是哪个朝代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刘徽(约225—295),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时期人。
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地位。他在数学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割圆术”,完善了圆周率的算法,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从而开创了圆周率研究的新阶段。他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提出了计算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也被称为“重差法术”。他的著作有《重差》《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等。《九章重差图》现已失传,《重差》流传到现在,就是著名的《海岛算经》。这些著作以其精深的见解和严密的论证,对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作者已不可考,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所收集的各种数学问题,有些是先秦以前就流传的,长期以来不同数学家对其进行了各种删补和修订,由西汉的数学家整理完成。
现传本《九章算术》共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各种问题的解法,主要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和面积计算等,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之列。不过书中的解法比较原始,而且缺乏必要的证明。刘徽为其作注,写出了《九章算术注》,在原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概念,并对此书的许多结论做出了严格的补充证明,他的一些方法对后世启发很大。
在几何方面,刘徽独创性地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16。
在代数方面,他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了十进小数概念,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并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即用简便的互乘相消法代替了原始的直除法。他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n项和公式,提出并定义了许多数学概念——幂(面积)、方程(线性方程组)、正负数等等。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9个测量问题,还提出了重差术,即采用重表、连索和累矩等方法来测高测远。他巧妙地运用“类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甚至“四望”。而印度在7世纪、欧洲在15至16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的问题。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创见,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数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