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本科,Common Application怎么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19 年,美国大学最通用的网申系统 Common Application (以下简称 CA) 经过一顿(换汤不换药)的改版之后,重新上线。九月初,全世界的 12 年级生都开了学,在 SAT 尚未出分、ED1 选校还有悬念,以及大小文书均没定稿的情况下,CA 填表的事儿就被许多人搁置了。CA 填表的难度,相比于备考和文书低很多。它是帮你简化申请流程的工具,目的是让你的压力更小、速度更快,里面并没有天罗地网。
你只需:1 了解 CA;2 填表;3 交,就完事了。所以你不必紧张,不必听信那些渲染陷阱、贩卖焦虑的声音。
CA 官方有详细的使用指南,互联网上资源也很多,想把表格填完并不难。但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打磨到满意为止,这张表格还是颇有值得玩味之处。以下 21 个 CA 表格细节出自美藤国际团队推荐,控制好这些细节将为你带来便利,甚至一定的录取优势。当你填表时遇到它们,不妨停下来想想。
接下来,请跟美藤国际一起克服这 21 个填表细节,共同翻越 CA 填表这座大山吧!
1 我要对 CA 坦白 LGBTQ 身份吗?
2019 新版 CA 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 sex & gender 方面允许更多的表达。你现在有机会去声明你的性别认同:“If you would like the opportunity, we invite you to share more about your gender identity below” 。
随着 LGBTQ 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发声,中国申请人中也不乏一些朋友勇敢地谈论自己的性别认同。这是对自己的一份肯定,也不会影响到你的录取,甚至会在某种意义上贡献于大学社群的多样构成。因此,我们鼓励你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去选择要不要对 CA “出柜”。
2 申报会考 / 高考成绩的入口怎么找不着了?
当你在国际申请生考试信息部分点选 Yes,就会看到 “Senior Secondary Leaving Examinations” 界面。这儿就是了。
如果已经有高考成绩,在 “Examination board” 下拉菜单中直接选择 “Gaokao” 填报成绩。申报会考成绩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 “Other”,并在补充信息中注明 “Huikao” 填报成绩。
3 我申了 30 所学校,但是 CA 只能申 20 所,呵。
多出来的 10 所只能忍痛割爱么?大可不必。为了方便不同学生的申请需求,很多学校都开放多系统申请入口,比如大名鼎鼎的觉醒森林 Wake Forest University 就提供了 4 种选择。
(摘自 Wake Forest University 官网)
除了支持 Common Application 系统之外,还支持 Coalition 系统(全称 “The 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 Application” )以及维克森林自己的申请系统 “The 2020 Wake Forest Application”。邮寄纸质材料也 OK。所以,你可以在 Dashboard 界面删除那些提供多系统申请的学校,为其他学校腾出名额。
4 我的夏校可是有学分的!让我优雅地装个 13!
CA 系统都给你安排好了,“Colleges & Universities” 这一栏供你斗秀。在这里你可以选择项目性质,是大学和高中联办项目、单纯的夏校还是直接修了大学学分。
5 我的申请表格和推荐信里的 counselor 不是同一个人,可行吗?
不可行。你将在 CA 表格的 Education 部分遇到这个细节。而普通高中的申请人最需要警惕它。普高经常没有 counselor 这个职位,普高出国党一般请班主任作为替代,只要打好招呼就可以把他们填写为 counselor。请一定确保你在表格中填写的 counselor 和之后为你写推荐信、交成绩单的 counselor 是同一个人。
6 如果我把电脑 IP 地址改为美国,是不是就可以拥有多 15 个小时去填表/写文书?
ED1 早申的常见截止日期是 11 月 1 日的 23:59 。各地的申请生都以本地时间为准。也就是说,如果你改变了 IP 地址,让你的电脑看上去来自夏威夷什么的,属于你的截止日期就变成了夏威夷的 11 月 1 日 23:59, 而那时中国已经是 11 月 2 号的下午了,你多了十几个小时。但我们绝不鼓励你这么做,同样我们也不鼓励一切类似的 last minute rush 行为。这样做的投资回报率是近乎愚蠢的。想想看,你在此之前用了 15 周甚至 15 个月都没搞定的申请,竟然能在耍小聪明偷来的 15 个小时内扭转乾坤,这怎么听着都不靠谱。
7 我该填谁的地址,学校还是家里?
注册 CA 账号时,就需要填写地址。这个地址会被默认为永久地址(permanent home address)自动填入你的 profile 里。显然,此处应该填写稳定(不会在申请季内搬迁)、安全、准确的地址。家里、学校,甚至朋友的住处,只要符合这些要求就都可以。如果你刚好要搬家,那就遵循 “申请季(2019 年 9 月- 2020 年 8 月)可靠稳定” 原则填写永久地址,在 alternate mailing address 中填写适用于不同时段的邮寄地址并勾选 “temporary address”,注明有效日期。有些同学问,在查找我的地址时,下拉框里一片空白,怎么找不到?这太正常了,如果真的有你家地址才应该奇怪。直接拉到备选列表最下端,选择 "I don't see my address in this list" 就可以在弹出的 Address Information 表格里填写了。
8 我会一点日语 / 粤语 / 韩语 / 客家话,要不要写上去?
只要学习过其他语言且有一定的读 / 说 / 写 能力,我们就鼓励你如实填写。起码也要打开人家的下拉框看看对不对?对中国申请人来说,“语言” 的下拉菜单中提供了两种常见选择,即普通话(Mandarin)和粤语(Cantonese)。如果你会说少数民族朋友的语言比如客家话,很可能在语言列表中看到它的名字,在下拉菜单中选择 “Other”,并填写自己的 First Language 或 Language Spoken at home。
9 我这辈子除了夏校和北美 SAT 就没去过美国。打扰了。
Citizenship 部分需要你填写有效签证信息,只要你的签证尚在有效期内,就一定要填写相关信息。注意,填的是签证的编号和签发日期,不是护照的编号和签发日期!
同时,你还将有机会填写自己在美国生活过的时长。别急着选 “0”!如果你曾有在美国的游学、竞赛、夏校和交换经历,“< 1 year” 这个选项更适合你。
10 我在哪里申报 gap year?
在 Education 部分。你会被问到是否有过跳级、提早毕业、延期毕业、中途休学以及 gap year 的情况。注意这是一个必填的多选项,且适用范围是在你所填学校就读期间。除最后一项之外,其他情况都需要在接下来的文本框中对相关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additional information 也会给你展开说明的机会,如果你愿意的话。
11 我有一个厉害的中介老师,能把他写上去吗?
如果你是说这里:“Indicate the number of community programs or organizations that have provided you with free assistance in your application process.*”答案显然是不要。私营机构的咨询师是不会提供免费(free)的申请援助的。同时,绝大多数独立咨询师(independent counselor)都不建议你把他们写进申请材料中,更不会提供推荐信,即便他们拥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许多美国大学对于独立执业的咨询师比较敏感。
12 天啦噜,可以免申请费!
免申请费?好的没问题,给我个理由先。
申请费不是你想免,想免就能免。大声朗读一下所有选项,问问自己:
我的 SAT 和 ACT 考试费免了吗?
我加入美国联邦政府的 FRPL 了吗?
我是美国政府规定的的低保户吗?
我加入贫困家庭学生扶助计划了吗?
我们家有低保吗?
我是无家可归之人吗?
从头看到尾,也就最后一项你还有戏,但满足这个条件的同学数量却少之又少。所以,别浪费时间了,直接选 No 吧。
13 不会填活动列表的我,尽力在表演
最常被人忽略的一个灵感来源就是 CA 提供的课外活动列表下拉框,里面包罗万象,每一个都是脑暴起点。还包括了新增的 family responsibility 以及 work。这充分反映了 CA 的初衷:所谓课外活动,并不是狭义的商赛、科研、马术,而是任何一种你度过课余时间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AO 想看见的是你学术之外的人格。打开下拉框,回顾过去四年的课余生活时间轴,跳出思维定式,从事实出发去填写。要是实在填不满,就别强求。
14 我惊了,我爸的工作 120 个字符都说不完!
填写父母信息的时候,需要说明他们的工作职位 (Position / Title)。这里有 40 个字符限制,包括空格,这对于你那身兼数职的牛爸虎妈不是很友好。请选最重要的工作简短写明即可,这只是大学的例行背景调查,除非你爸妈有 first generation 的 legacy,否则不会影响你的录取结果。
15 我们班只有 15 个人,graduating class size 也太小了吧!
当你填报高中成绩时,第一个问题就是 “graduating class size”。这是个必答题。注意 “class size” 指的是 “年级” 而不是 “班级”,别把你的 class 写小了。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Grades 部分的其他问题都是选填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中学成绩计算方法千差万别,也有的学校不提供 GPA 和排名。所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不填也没关系。
16 我不知道怎么填 additional information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写些什么好,很可能你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空着它。这是对 AO 的尊重和体谅。additional information 作为可选项,用来给申请人陈述 “那些 CA 表格无法覆盖的内容” 和 “你通过 CA 表格无法作出解释的特殊情况”。一切可能与 CA 表格其他部分发生重复的内容,都不应该进入补充信息,否则只是徒增不快。所以如果你把 additional information 变成了活动列表续表、主文书续集、why school / why major 扩展板,不用想也知道这将给 AO 带来怎样的心情。
17 父母离异,要掩盖这件事吗?
美国文化的语境中,父母离异和未婚生子是可以坦然去讲的。通过这个问题,美国大学只想知道你有没有经济来源支撑你读完大学。通过你上交的资料,这都将得到佐证。你如实回答就好。
18 别人都是怎么找到小文书题的, 为什么我没有?
小文书题并不在 CA 总表中,而要去各个学校的界面也就是 “My Colleges” 里找。在这儿你能看到每所学校的问题设置栏。
有像 Boston University 一样只有 Application 的。
也有像卡内基梅隆这种既有 Application 又有 Writing Supplement 的。
有些学校的小文书还会因你申请的学院而异,当你在 Academics 一栏选择想去的学院之后,就会看到该院的文书要求,比如康奈尔和 Wesleyan 等。
19 我家人应该不需要参与填表吧!
是的,唯一的例外是 ED 协议。当你在 “My Colleges” 部分把某所大学标记为 Early Desicion,就会在下面的 “Recommenders & FERPA” 界面中看到新增的 “Parent” 信息。ED 是需要通过父母确认并签署协议的,点击 invite,ED 校会给父母发邮件,记得提醒父母及时签署。
20 啊,我交完钱了!收工!
交完申请费可并不意味着申请完成。你还需要回到 My Colleges 界面,进入各个学校的分界面,把各学校的申请提交上去。如果学校不要求小文书,点击 “Review and Submit - Common App",就完事了。如果学校还有 “Writing Supplement”,那么还需要点击 “Review and Submit - Writing Supplement " 再提交一次 supp 文书才行。
21 我准时提交了 CA 表单,但我的推荐信 / counselor report 啥的没送到。我完了。
不。你还没完。11 月 1 日是你提交 CA 表单的截止日期,但你的其它申请资料有可能还在路上,且不受你的意志左右。对此,各个大学的政策都不同。
以推荐信为例,有的学校要求推荐信必须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提交,比如 Boston University。
有的学校则对推荐信的提交较为宽容,比如 Columbia University。
当然 CA 的官宣肯定让你及时上交啦。但同时也提到,万一出现了意外,建议你联系大学,确认他们是否接受迟来的 recommendations。跪下哭吧,万一好用呢。
尾声
CA 填表是个工程。不止因为它要求填写的信息琐碎繁杂,还因为它的速度非常慢。但是,命运所垂青的永远是那些自律的、诚恳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多尽一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