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以暴制暴是谁说的

以暴制暴是谁说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以暴制暴是谁说的

以暴制暴【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也。」【释意】本谓除掉一个坏的,换来的却是另一个坏的;今则用以表示以暴力去消灭暴虐者。【由来】殷朝时代,有一个小国叫做孤竹国,是殷汤时所封的。孤竹国君有三个儿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齐。依据传统,接替君位的应该是伯夷,但孤竹君却偏爱叔齐,想传君位给叔齐。后来孤竹君死了,叔齐想把君位让给伯夷,但伯夷不授,逃走了,叔齐也不愿为君,接着走了,国人便立孤竹君的次子西伯昌为君。伯夷和叔齐两人听说西伯昌很得人心,便回来投奔,谁知道回来之后,西伯昌却已经死了,他的儿子 (及周武王) 正要用车载着西伯昌的神位,去讨伐东方的殷纣王,伯夷和叔齐不赞成,上前去劝阻,武王的左右见他们二人阻扰,便要捕捉他们,后来幸赖姜太公把二人放走了。不久武王灭了殷纣王,自称周武王,追封他父亲为周文王,整个天下终于安定下来。伯夷、叔齐却认为武王的行为可耻,誓死不食周朝的榖米,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中,采野菜充饥,到快要饿死的时候,做了一首歌,其中有两句是:「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矣。」意思是说:周武王用它的暴臣除去了残暴的君主殷纣王,结果仍是一暴换一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所谓以暴制暴,是指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抵制暴力。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如果把“暴”解释成“暴力”,则“以暴制暴”,看似有力量,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力量。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虽然解决了一时一地的小问题,但却教会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达方式和不正义的做法,更可能激化问题双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不文明、社会越来越不讲求正义。况且,“以暴制暴”,比的是力量,看谁的力量大,谁的手段更凶狠。现在又不是原始社会,比谁的力量大才能称雄。从这点上说,以血还血与以牙还牙式的“以暴制暴”,是一种原始同态复仇意识的残留,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