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陈绍鹏的成长经历

陈绍鹏的成长经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时间回溯到1969年。甘肃景泰寺滩乡农村的一对普通农民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六个孩子。因为之前的5个孩子中有4个都是男孩,因此夫妻俩都希望这第六个孩子能是个女孩,但结果却让他们又一次失望了。不过他们当时也一定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若干年后却成为了叱咤中国IT界、世界第三大电脑公司大中华区的总裁。他,便是陈绍鹏。

也许是因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公司的领头人,陈绍鹏从未向任何人谈起过自己的童年。但当他向记者敞开心扉的时候,一切似乎又回到了37年前。

陈绍鹏的家庭当时并不富裕,他的祖父当年为了躲避连年的战乱和灾害,举家从祖籍福建迁到了大西北,在甘肃景泰的一个农村落户,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绍鹏的父亲原来是村卫生院的医生,后来因为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为了能让全家人吃饱,陈老先生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重新回到田地里捡起了锄头,延续父辈们“地球工作者”的职业。

陈绍鹏回忆说,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好,但父亲却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有一年哥哥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由于离家很远,需要在学校住宿。可是,当父亲带着哥哥去学校报到的时候,却被告知学校的宿舍已经全部住满了。这一下可难住了父亲,在举目无亲的县城,到哪里给哥哥找一个安身之所呢?为了让孩子上学,陈老先生硬着头皮到学校门口挨家挨户地敲门,希望有人能够收留自己的儿子。“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毕竟是去敲陌生人的门啊。”陈绍鹏有些激动地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位牙医答应收留哥哥。”

正因为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勤奋兄长给他作出表率,孩童时的陈绍鹏就非常爱学习。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哥哥姐姐初中的课本都在家自学了,而到了初中他更是已经自修了高中的课程。

陈绍鹏坦言,自己能有今天,父母、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从小就梦想做一名科学家研究学问,希望父母有朝一日能为我骄傲、自豪,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这就是少年时代的陈绍鹏和很多苦孩子一样单纯的理想。

总的来说,幼年时的陈绍鹏在父母眼中是个乖孩子,但他也和那个年代长大的其他中国孩子一样受过“皮肉之苦”。

“我从小学习很好,尤其是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年级第一名。而数理化等理科的课程在全校也总是前三名。”现在谈起自己当年的“成绩”,陈绍鹏仍感到自豪。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也挨过父亲的打。“父亲几乎很少打我,但凡他打我都是因为我对一些事情过于倔强,家里不让做的事情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偏做。”

不过挨揍却并没有改变陈绍鹏倔强的性格。1985年,陈绍鹏考上了白银的重点高中。“当时学校有三个男孩和我的成绩都很好,大家就较着劲学习,你超我赶,生怕对方超过自己。正是这种执着的个性,让我在学生时代从未放松过自己的学业,也才有了今天的我。” 1988年6月,即将参加高考的陈绍鹏一门心思想要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因为在他看来,这既能穿上梦寐已久的军装,又可以实现自己做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但事情的发展往往总是事与愿违。

已经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二哥执意让陈绍鹏报考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因为有远见的二哥在那时已经意识到计算机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作用。而倔强的陈绍鹏这次居然默认了二哥替他做的这个决定,“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就答应了。”

“虽然报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到北京读书之前,我只是见过计算机长什么样子,实际上连摸都没摸过电脑。“陈绍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但正是这样一个决定,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

第一学期很快结束了,学校利用假期举办了一个电脑打字培训班,陈绍鹏经过考虑后决定报名参加。在结业考试上,陈绍鹏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校学生工作部相中,负责给学校打文件、帮老师在计算机上输入论文等工作。这个珍贵的工作机会,陈绍鹏十分看重,因为当时尽管他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但由于条件有限,接触电脑的机会并不多,而现在他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每天都和计算机打交道。在工作之余,他就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进行实践。“所以在全年级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我可以有比别人更多的实践机会,也是这段时间,我真正迷上了电脑。”他说。 由于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大学毕业时陈绍鹏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留京资格,并被分配到当时轻工业部下属的某单位计算机中心工作。

1992年7月初,本该9月份才报到的陈绍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早早便到新单位报到。负责接收新分配大学生的同事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新办公室还没腾出来,宿舍也都还没有收拾,但既然来了也就只好先收下了。不过,安排给陈绍鹏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研究什么课题,而是帮忙搬家腾出新的办公室、到北京站接外地生源托运到京的行李……等到其他新分配的大学生报到上班的时候,陈绍鹏一个人已经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了。

“也许我天生就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机关慢条斯理的工作环境,让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陈绍鹏觉得不爽,他决定跳槽。

1993年2月的一天,《北京青年报》上两条招聘启事让陈绍鹏看到了希望。一条是某家通信公司在招聘技术人员,而另一条就是联想的招聘广告。陈绍鹏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当初联想招聘广告上的广告语:“如果你想站得高、看得远,请做联想人。”“这句广告语很有冲击力,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陈绍鹏感慨地说。

为了让成功几率更高一些,陈绍鹏给两家公司都寄去了自己的简历。没过两天,陈绍鹏就接到了那家通信公司的面试通知,可联想却音信全无。陈绍鹏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和那家公司约定两天后去面试,目的就是想再给联想两天时间。

幸运的是,两天后,就在他正要出门准备去那家通信公司面试的时候,终于接到了联想的面试通知,于是他立即给那家通信公司打电话:“抱歉,我不去面试了。”

当时的联想在北京已经颇有名气,与陈绍鹏同时面试的有七八十人,面试的地点选在了老联想总部的附近———中关村一小旁的一个食堂里。第一关是笔试。让陈绍鹏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专心把题答完一抬头,发现别的应聘者都已经交卷,而偌大一个食堂就只剩自己一个人了。这让陈绍鹏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难道我比别人差这么多?”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当天去面试的大部分是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而试题中有很多都是一些类似于把“一篇关于鼠标技术”的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这样的专业问题。因此很多人根本不懂就提前交卷了。1993年3月3日,陈绍鹏终于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成为联想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其实,在联想靠做销售起家的陈绍鹏,当初面试的职位是技术研发人员。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销售员,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大的转折。

“被联想录取后,我便被分配到一个部门工作,干了两天后我才知道这里是销售部,而不是我当初应聘的技术研发人员。”陈绍鹏说。由于自己刚刚从国营单位下海,又是好不容易才进入联想工作。因此,陈绍鹏没敢向领导再提什么要求,就在销售部干起了销售员,这一干就是12年。“后来才知道,我是被调剂到销售部的。”他笑着说。

1995年,陈绍鹏单枪匹马来到当时还不知道“联想”是电脑品牌的成都市场(西南大区)。虽说当时的名片上印的是“联想西南区经理”,但实际上那时候陈绍鹏是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整个成都市就他一个联想员工,至于联想产品则几乎没有。

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陈绍鹏当机立断决定在成都开设首个联想专卖店。在经过总部批准后,陈绍鹏带着一个他在当地雇用的男孩,两个人动手,从添置家具到布置店面再到室内陈设,足足干了一个月,终于开出了联想在成都的首个专卖店。

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在成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陈绍鹏又先后被调往同样联想在当地毫无基础的“西北区”和“华南区”。而目前已经成为整个联想大中国区销量前3名的广东市场也曾是陈绍鹏一手做起来的。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做到今天这个职位,但是我觉得既然领导把担子交给我,那么我就应该把它做好。”回想起多年的风风雨雨,陈绍鹏感慨地说。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尽管可能让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位科学家,但却多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中国企业家,这个人就是陈绍鹏。

陈绍鹏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