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部是哪类小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有人预言,《国家干部》将是一部“给2004年文坛带来风暴的作品”。它直面我国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对现有的干部体制、干部政治、干部文化作了深刻的阐释和思考。 ○张平表示,关注政治,就是关注最广大的社会公众利益,也就要求文学创作更具市场意识。 1954年出生的张平,今年将迎来他50岁的生日。知天命年纪,张平有两大收获:全票当选山西省作协主席,第八部长篇、60多万字的《国家干部》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有人预言,《国家干部》将是一部“给2004年文坛带来风暴的作品”。它直面我国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对现有的干部体制、干部政治、干部文化作了深刻的阐释和思考。小说以嶝江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夏中农政绩突出,却屡屡不被提拔为焦点,挖掘出了嶝江的地方势力、宗法势力、腐败势力…… 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能直接参与改革,但我们应该呼吁改革。作家是时代的见证者,也应该是时代进步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现实题材素材太丰富了 问:《国家干部》是您写作时间最长、分量最重(60多万言)的一部作品,准备和写作了多久? 张平:并非有意要写这么长,实在是作品本身的需要。矛盾,人物,情节,扯出来的线索太多了。小说前后写了三年多。我有个感觉,现实题材,最难的不是寻找素材。这部作品素材太多了,资料也太丰富了。这些年每次下去,总要满满当当记几大本。不止笔记,还有录像,照片,档案,文件,询问记录,审查材料等等。越多,反而越难把握。有些吃不准的东西,必须要不断核对。 这部长篇同过去不同,以前的几部,都是没写完就连载。这次是写完、改完了,才开始在《啄木鸟》连载,所以遗憾也就少了很多。 问:有评论说这是一部“将给2004年文坛带来风暴的作品”,您怎么看? 张平:依我个人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这部作品涉及到的矛盾比较尖锐,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在内容上对读者的冲击力可能就会更大一些。当然一部作品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读者的评价。我期待着来自读者的声音。 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很突出 问:《十面埋伏》里您也写到“国家干部”,侧重点有何不同?对我国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思考是否由来已久? 张平:国家干部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已进入了老百姓的一种集体意识。这部书本来叫《代价》,后来改名《国家干部》。国家干部是相对于人民群众的一个统称。干部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统称干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是当今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我的这部作品,写的就是这两者间的矛盾。《十面埋伏》是由一个案件来揭示整个社会,所以它所描写的国家干部,只限某一领域。而这部长篇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随着改革的深化,干群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尖锐。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兴衰,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严酷的现实。在一些地方,干部阶层已经形成一个同民众严重对立的既得利益群体。随着民众利益呼求的不断高涨,干群之间的矛盾势必进一步激化,也势必越来越紧张。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干部》并不是一部官场小说,因为它描写的不是官场,而是干群关系。 关注公众利益,必然要关注政治 问:后记里,您说关注政治,就是关注最广大的社会公众利益,也就要求文学创作更具市场意识,这如何解释?我们通常理解:市场多和经济挂钩、政治则相对远离市场。 张平:我说这样的话,也许会引起很多人的误解和反感。其实我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不希望中国的当代文学没有市场,甚至有意要退出市场,拒绝市场。对作家来说,市场是什么,就是读者。作家创作精神产品,如果说不考虑读者,不考虑接受对象,那肯定是不真实的。任何一个作家写作之前,至少都会考虑自己的作品是要写给谁看的。怎么写,写什么,为谁写,这是作家的自由。但一个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接受,能改编成电视电影,那也是一种选择。 还有,关注公众利益,必然要关注政治,如果不关注公众利益,不关注政治,社会公众怎么会关注你的作品?让所有的作家都关注政治关注现实,那肯定是谬误,但所有的作家都远离政治和现实,那也注定是文学的灾难。从这个角度讲,市场就是最大的政治。 问:可能很多读者的印象,张平是一位热情讴歌当代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作家,就是说,在他们选择阅读前,心里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定位,您对此认同吗? 张平:我认同这样的定位。我的作品,就是要热情讴歌那些真正的改革者。在改革持续深化的今天,我不希望这些真正的改革者孤军奋战。我要大声为他们鼓与呼,气可鼓而不可泄,要让我们的人民对改革充满信心。 这些年来,我看到了太多太多让我们饱含热泪激情奔涌的动人故事,看到了太多太多伤痕累累依然奋勇向前的改革者的感人形象。我们不能直接参与改革,但我们应该呼吁改革。对这些真正的改革者,我不忍心再看到混淆视听的横炮和冷箭,也不希望他们再那么无声无息地倒下去。有人说了,改革正在过大关。那么关键时期,文学不应缺席,也不能缺席。做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推动者,这应该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关注现实是山西文学的优秀传统 问:新任山西省作协主席会牵涉不少精力,但也是山西文坛对您的信任,有何感想和“施政纲领”? 张平:山西是文学大省,忧国忧民、关注现实是山西文学的优秀传统。山西的作家群体在全国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继续为山西作家提供更好的创作氛围和创作条件,在市场环境下如何改善和协调作协的工作,这些将是新一届主席团首要的任务,也是作协最主要的工作。 作协主席其实只是一个服务性的职务。能为众多优秀作家服务,并认真向他们学习,我为此深感欣慰。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期盼着作协工作能有一个更好的转变。精力肯定会牵扯一些,但大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对自己的创作不无裨益。同时也希望文学报能一如既往继续关注山西的文学创作,借此机会,请转达我们对文学报的感谢和敬意。 《 国家干部 》 张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国家干部》,深刻描写了党的执政者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与地方势力、宗法势力和大小既得利益者进行斗争的感人故事。讴歌了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中,众多可歌可泣的、用生命维护人民利益的时代英雄。 该剧其厚重的思想内涵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必将吸引大批观众。著名演员王志文首次出演的市长形象,而杜雨露、巫刚等一批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更使这部“男人戏”充满了阳刚气息。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30集电视剧《国家干部》,深刻描写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者夏中民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坚决与违背人民利益的少数干部进行斗争,从而热情地讴歌了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中,众多可歌可泣、用生命维护人民利益的时代英雄的故事。 主人公夏中民是登江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舍生忘死地维护百姓的利益,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坚决推行农民减负计划、精简行政机构及多余干部分流;坚决追查假农药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坚决推行红旗街危房改造、建设百姓经济适用房计划;坚决支持对假合资企业皇源公司进行的依法调查;坚决反对干部及家属在沙石场谋取私利、坑害民工的行为;坚决推行招商引资以治理江北水库、造福百姓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同时又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坚决拒绝了汪思继、刘石贝的利益诱惑和拉拢;坚决与混进干部队伍的坏分子齐晓永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夏中民维护党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有力地阻碍了汪思继、刘石贝等人的以权谋私的欲望,打破了他们企图一统天下的美梦,因此他们将夏中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汪思继、刘石贝等人幕后操纵、精心策划,利用谣言污蔑夏中民、覃康等国家干部,并且非法操纵选票,致使夏中民在党代会上落选。上级浩州市委采取了让矛盾充分暴露的策略,并通过省委工作组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调查,分析了事件的性质,揭开了事件的真相,最终铲除了汪思继、齐晓永、杨小贵等社会毒瘤。夏中民重新被任命为市委副书记并在人代会上当选市长,这是民心所向,是符合人民群众心愿的所向。 作品成功塑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夏中民。夏中民的形象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的血肉关系,这是国家干部的政治道德和社会道德。 作品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国家干部形象,向我们揭示了“国家干部”的文化内涵,即国家干部的义务与责任、国家干部的身份与使命、国家干部的选拔、任用与监督。国家干部代表谁的利益和权力。揭示了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有决定性的影响。造就和培养大批善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国家干部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大计。 该剧力图努力做好夏中民形象的英雄叙事和崇高叙事,并以此作为故事的叙事主线,突出他的忘我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境界,突出他的求真务实和苦干实干的精神,从而展现出新时代英雄的风采和崇高境界。与此同时,作品又坚持了对邪恶力量进行文化批判的立场。 电视剧《国家干部》为电视屏幕奉献出一位民心、党心、道义良心所呼唤渴望的,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夏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