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在哪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介于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之间的中美地峡,原来像一条天然的大坝,横卧在两大洋之间,隔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水上来往。过去,轮船想要从地峡东岸驶往地峡西岸,必须向南绕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要航行1万多千米才能到达。20世纪初,在这里建成了一条著名的人工运河。这就是巴拿马运河,它把太平洋和大西洋沟通起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桥”。
巴拿马地峡狭窄而弯曲,在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一列西北—东南向的山脉,它们的末端错开着形成一个缺口,宽度67千米,占据其间的是坡度陡峭的圆丘,最高点的海拔不过87米。地峡的东西两岸,景色显然有别,面向加勒比海的东岸,雨量丰沛,满布着葱郁的热带雨林;面向太平洋的西岸,雨量显著减少,出现的是半落叶森林,有的地方,甚至代之以热带稀树草原。
在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于1500年10月根据哥伦布制定的路线第一次到达巴拿马地峡之前,这里是印第安人休养生息的乐园,他们是这里的真正主人,辛勤劳作,产生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学会了算术,知道了如何建造吊桥和铺路,创造了古老的巴拿马文化。
巴拿马运河欧洲殖民主义者给巴拿马人民带来了浩劫,大批印第安人被杀或当牲畜一样赤身裸体地被牵到市场上出卖,大量财富被抢掠,殖民主义者的“文明”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和毁灭,同时也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长达3个多世纪,直到1821年11月28日,巴拿马摆脱西班牙殖民主义的统治获得独立,并加入了玻利瓦尔在1919年建立的大哥伦比亚。
由于巴拿马地峡处于两大洋的战略地位,西班牙在1814年就提出了开凿运河的设想,但没有付诸行动。后来,美国排除了其他国家在巴拿马的势力,于1902年向哥伦比亚政府提出开凿运河和永久租借运河两岸各三英里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哥伦比亚国内人民的强烈反对,议会拒绝了美国的要求。但是,在1903年11月3日,当巴拿马宣布从哥伦比亚独立后不久,首任总统阿马多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往美国访问,美国收买混进新政府充任巴拿马驻华盛顿公使的布诺瓦里亚,抢先草拟了运河条约,并在11月18日阿马多总统到达华盛顿前2小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这个条约,造成了既成事实。在美国的压力下,同年12月2日,巴拿马给美国永久占领、使用、控制运河区的权利,美国像主权所有者那样,在运河区拥有一切权利、权力和权威,而美国为此仅仅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的所谓代价,并规定9年后每年再付款25万美元。
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河宽91~304米,水深13~26米。虽然太平洋位于大西洋的西面,但是沟通两大洋的运河并不是东西走向。自太平洋通过运河到大西洋时,轮船反而自东南向西北航行。当船到达大西洋岸时,它的位置反而比在太平洋岸时更偏西了。这种有趣的现象是因为巴拿马运河附近的地峡基本上成西南—东北走向。
巴拿马运河不是一条海平面式的运河。除两端一小段外,大部分的运河河段的水面高出海面25米,船只通过运河好像越过一座水桥,必须在靠近入口处经过三道水闸,升高25米,然后在靠近出口处再经过三道水闸下降到海面的高度。这种运河叫水闸式运河。
巴拿马运河为什么不修成海平面式的,而修成水闸式的呢?原来巴拿马地峡是愈向北愈狭窄,每天涨潮时,海面上升的幅度很大,约达7米;高潮时,太平洋的水位要比加勒比海岸的水位高出5~6米。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采用海平面式的运河,也必须在它的两端修建水闸,来调整水位,否则在涨潮时,船只是很难通过运河的。
巴拿马运河航行设备齐全,昼夜均可通航,四五万吨级的船只在运河中能够畅通无阻。通过运河的时间一般需15~16小时。运河的开通使两大洋沿岸航程缩短了5000多千米。例如,从美国纽约到日本横滨,经过巴拿马运河比绕麦哲伦海峡,航程缩短5320多千米;从纽约到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可缩短1.25万多千米。据统计,每年有60多个国家的1.5万多艘轮船通过运河,不愧是“大洋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