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毛毡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牛毛毡又名牛毛草(图27)。
图27 牛毛毡学名Eleochoris yokoscensis(Franch.et Sav.)Tang et Wang科属分类莎草科,荸荠属。形态特征具匍匐根状茎,线形。白色。秆多数,细如发,密丛生,高2~12厘米。叶退化成鳞片状,鞘膜质,微红色,管状。小穗草一顶生,稍扁卵形,顶端钝,长约0.3厘米,淡褐色,花少数。所有鳞片全有花,鳞片膜质,在下部的鳞片近二列。下位刚毛1~4条,长为小坚果的两倍,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狭长圆形,长约0.1~0.2厘米,无棱,淡黄色。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种子具休眠期,越冬期间休眠即已打破。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2℃,据测定,在此温度下出芽缓慢,长达20天,出苗率为62.5%,最适温度为22~25℃,出苗天数为5~7天,出苗率为87.5%~93.0%。在0.2~0.4厘米土层内萌发,1厘米以下不萌发。土壤水分饱和或有薄水的条件下出苗最好,出苗期7天,出苗率90.2%,成活率100%,水层3厘米,出苗期9天,出苗率81.3%,成活率92.6%,水层6厘米,出苗期9天,出苗率45.5%,成活率65.2%,水层10厘米,出苗期9天,出苗率34.7%,成活率54.8%。根状茎越冬根状茎每节均有越冬芽,翌春4~5月从节上萌发出新株,每节可丛生8~12株。
2)营养生长牛毛毡在北方5~6月、长江流域4月下旬萌发返青,先是从节上萌发1~3新株,再从节上生长新根状茎4~6条,新根状茎节上再长出新株,生长蔓延很快。
温度对牛毛毡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大,平均气温16.9℃,出苗和分蘖各需15天,24.8℃,出苗需5天,分蘖需10天,27.8℃,出苗需4天,分蘖需10天,分蘖最适温度为25℃。
水层土壤水分超饱和至3厘米水层,牛毛毡分蘖增长最快,6厘米以上则抑制其生长,甚至不能开花结实。光照牛毛毡喜光但耐遮荫,遮阴50%时仍能良好生长,过分遮阴抑制正常生长,水稻封行后特别是杂交稻田,较为荫蔽,牛毛毡则逐渐停止生长,直至发黄、枯萎。
3)开花结实牛毛毡于6~7月开花,7~8月成熟。种子边成熟边脱落,种子数量极多,落入土中寿命可达3年以上。
分布与为害牛毛毡分布较广,尤以稻麦连作区低洼积水稻田为害较重,覆盖地面,降低土温,与水稻争夺养料与水分,造成减产。多年来,随着水稻高产措施、特别是杂交稻的推广种植,水稻长势好、田间荫蔽程度高,有效地抑制牛毛毡的发生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