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怎么锻造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古代的时候,科技不发达,在当时的情况下,建造大工程,肯定是不易的。举个例子来说,隋朝的大运河是尽人皆知的,但是在修建大运河的过程中,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甚至是隋朝的灭亡都与大运河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间接的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现如今看来,隋朝大运河的出现,让隋朝的国力大大下降。古代的时候,没有高科技的辅佐,想要建立一个大型的工程肯定是不易的。其次在铸造各种器械以及工具方面,也都是不易的。现如今建造一个工具,肯定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古代可不是如此。
古代的时候,即使是想要喝热水,都需要木头进行加热,绝对没有现在方便。夏商周时期,想要建造一个大型的摆件或者各个方面的用品,绝对是不容易的。古代的时候,铸铁的发展绝没有现如今先进。古代的时候,夏商周还处于青铜器时代。
夏商周时期处在青铜器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青铜器。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青铜器对后世考古的影响意义不可小觑。那么后母戊鼎肯定就是其中之一。至今为止,后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那么问题来了,商朝时期,有没有能力制造后母戊鼎呢?
1939年的时候,后母戊鼎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因为战乱的原因,发现后母戊鼎之后,后母戊鼎又被埋葬在了地下。直到1946年的时候,后母戊鼎再一次被挖出。1959年,后母戊鼎被送往了国家博物馆。至今为止,后母戊鼎仍然被国家博物馆保存。
古代的时候,“后”字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崇高”“伟大”。 由此说来,“后母戊”可直译为“伟大崇高的母亲戊”。也就是说,商朝时期,后母戊鼎肯定是至高无上的,其次就是无法代替的。根据考古来看,后母戊鼎的铸造年代大约在商王朝第23位国王武丁在位时期。
根据考古的发现来看,武丁铸造后母戊鼎, 是为了纪念儿子的生母。武丁一生有三位“法定配偶”,其中一名 即“戊”。由此铸造的鼎名字就是“司母戊”,后来将“司”改为了“后”,原因就是“后”字要比“司”的地位高。现如今看来,即使是现在铸造这样的鼎,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公斤。现如今看来,商朝时期,铸造这样大的青铜器有可能吗?后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即使是现如今的制造业,想要制造出这样的庞然大物,也绝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商朝有可能吗? 根据考古的发现来看,商朝完全有能力制造后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原因不是因为商朝有什么“开挂”的现象,而是青铜器的铸造者有特殊的方法,这就是“模范法”。这种制造工艺才让商朝能够制造出后母戊鼎。总的来说,后母戊鼎的制造分为三步。
第一就是用泥土捏出造型,也就是捏出青铜器所需的外观。之后就是烧成定型。得到的这个器物就是“模范法”中所说的“模”。这就相当于一个模板,而且可以反复使用。之后就是用泥土将这些“模”的外面裹一层“紧身衣”。
在这样的情况下,“模”就可以进行固定,之后大火烧,这就是类似瓷器的制作方式了。这个“紧身衣”就是“模范法”中所说的“范”。最后一步就是将这些外壳高温烧过之后,将它拼接起来固定好。之后涂上青铜液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工匠非常谨慎,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根据对后母戊鼎的化验结果来看,后母戊鼎中有三种金属物志,分别是铜、锡、铅三种金属,用现在的话说,后母戊鼎属于一种合金。通过对“模范法”的考察来看,商朝有成熟的制造工艺。
现如今看来,古人的聪明智慧是后人无法想象的。三千多年之前的商朝就是例子。没有大型设备以及科技的支持,能够制造后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绝对是不易的。后母戊鼎也证明了有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有极高的铸造和冶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