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求KDS VS 熊姐事件的来龙去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长发披肩、身穿牛仔裤,17岁的“熊姐”主演了一段痛打同龄人的网上视频,并因其动作泼辣、出手凶狠惹来争议。一个还在读书的小女生怎么能这么狠?这是让所有看过视频的人想不通的。更令人想不通的是,被打的女生在接受询问时,竟表示 “只是游戏”,并无大碍。 视频中,“熊姐”不断地抽打另一女生的脸,扯其头发,更从背后冲撞该女生……其间,有好事者还给“熊姐”递烟,并称“意思意思就行了”。而被打女生从头至尾没有还手,任“熊姐”打骂。该视频一在网上曝光,立即引来众怒。上海本土论坛KDS上更是反映剧烈。而当事人“熊姐”更不以为意,直接挑衅KDS众多网友。此导火索直接引发。超过200以上的KDS论坛网友聚集于南湖职校门口“讨说法”。暴力熊的一些男性朋友还不知事情严重性,声称会到兄弟去“顶熊姐,要是你们不知轻松,别怪兄弟手辣” 据“熊姐”的同学、家人、邻居反映,在学校里,“熊姐”并不引人注目,在家里,“熊姐”很听妈妈的话,像个邻家女孩,会主动跟邻居打招呼,点头微笑。我们无法了解,打人视频中的她和熟人眼里的她,究竟哪个才是真的。或许,就如被打者所言,这真的只是一个游戏。 只是这个“游戏”在成年人眼里太过残酷。抽耳光、拔头发、助跑飞踹……旁观的少年们呐喊助威、拍照留念。我们的孩子怎么能这么“玩”? 其实这个事件不仅提醒父母关注乖孩子的另一面,也提醒我们的教育机构,认真了解年轻人的社交实态。如同新闻报道所言,“熊姐”和被打的女孩并不是一个学校的,那些旁观的少年也多数来自不同学校和社会人员,但他们的社交关系明显处于一个圈子。视频中,扮演惩罚者的“熊姐”和被惩罚的女生都很 “入戏”,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我们可以联想到网络虚拟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这个事件,猜测少年的虚拟社交已经投射进了现实。 事件中,另一个群体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网民。他们制造了话题,把视频公之于众,并自发到学校声讨。这又是一个不满足于虚拟社会,要把影响力扩展到现实的群体。只不过,这个事件中,网民代表了70后、80后的主流意识,而“熊姐”们则代表了90后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价值观分歧。而真正的“话事人”,也就是学校、家长、有关部门,这些50后、60后的大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社会的变迁,以及因此带来的教化责任的挑战? 我们只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