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1932年    欧文·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4年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    

1946年    詹姆斯·B·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1946年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6年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国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1949年    威廉·吉奥克    美国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1年    埃德温·麦克米伦    美国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美国    

1954年    莱纳斯·鲍林    美国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维尼奥    美国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国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1961年    梅尔文·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5年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1966年    罗伯特·马利肯    美国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研究”    

1968年    拉斯·昂萨格    美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1972年    斯坦福·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2年    威廉·霍华德·斯坦    美国    

1974年    保罗·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1980年    保罗·伯格    美国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的研究”    

1980年    沃特·吉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0年    罗德·霍夫曼    美国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1984年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国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杰尔姆·卡尔    美国    

1986年    达德利·赫施巴赫    美国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1986年   李远哲    美国    

1987年    唐纳德·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1987年   查尔斯·佩德森    美国    

1987年  托马斯·切赫    美国    

1990年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1992年    鲁道夫·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1993年    凯利·穆利斯    美国    “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    乔治·安德鲁·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1994年    马里奥·莫利纳    美国    

1994年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美国    

1996年    罗伯特·柯尔    美国    “发现富勒烯”    

1996年    理查德·斯莫利    美国    

1997年    保罗·博耶    美国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1998年    沃尔特·科恩    美国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2000年    艾伦·黑格    美国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00年    麦克德尔米德    美国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2001年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    约翰·贝内特·芬恩    美国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2003年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    

2003年    欧文·罗斯    美国    

2003年    罗伯特·格拉布    美国    

2003年    理查德·施罗克    美国    

2006年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6年    马丁·查尔菲    美国    

2006年    钱永健    美国    

2006年    托马斯·施泰茨    美国    

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国    “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2012年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美国    “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2012年    布莱恩·克比尔卡    

2013年    马丁·卡普拉斯    美国    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2013年    亚利耶·瓦谢尔    美国    

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    美国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 美国

2014年    保罗·莫德里奇    美国    

2018年    弗朗西斯·阿诺德    美国    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2018年    乔治·史密斯    美国    

2019年    约翰·古迪纳夫    美国    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