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河南的历史沿革

河南的历史沿革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远古时期

1978年9月发掘的南召猿人说明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河南生息和繁衍。

2007年发掘代表旧石器时代的“许昌人”说明距今8万~10万年的河南古人已经很好的利用石器,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1.5万年前先人们制作服装用的牙制纽扣、针和染色用的赭石(颜料)等服饰文物。

1980年,在河南杏花山附近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仰韶文化,说明这里就已经有了发达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建都阳城(今登封),先后迁都斟鄩(今偃师二里头)、商丘 、阳翟(今禹州)。

商周时期

商朝发源于河南商丘,其首都亳(今商丘) 、西亳(今偃师)、殷(今安阳)和朝歌均在河南境内,其中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西周营建东都成周洛阳,东周建都洛阳,众多诸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秦汉时期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治雒阳,今洛阳)、砀郡(治睢阳县,今商丘睢阳区)、陈郡(治陈县,今淮阳县)、南阳郡(治宛县,今南阳宛城区)、颍川郡(治阳翟县,今禹州)、河内郡(治野王县,今沁阳)、东郡(治濮阳县,今濮阳西南)等。

西汉在河南设豫州刺史部,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都睢阳)。 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成为东汉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属魏国,曹操起兵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魏国旧地陈留(今开封),故国号为“魏”,魏国先后设立首都许昌、洛阳,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将首都迁至洛阳。这一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建都于邺城(今安阳)。

隋唐五代

隋朝时期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梁郡、淮阳郡、襄城郡、颍川郡、汝南郡、汝阴郡、弘农郡、淅阳郡、南阳郡、淮安郡等州郡,以洛阳为东都。隋末,隋炀帝迁都洛阳,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唐朝设立河南道,仍以洛阳为东都(陪都)。武周建都洛阳,称神都。

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与后周均建都开封,后唐定都洛阳。

宋元时期

北宋在河南设立开封府、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商丘为南京。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北宋时,开封人口达100多万,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各方面都极一时之盛,可以说是古代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从唐朝建立到北宋覆亡,河南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金灭北宋之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南宋以后,是河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衰时期。

金朝先后在河南设都,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国频繁入侵后,迁都到开封,称南京,辖三府十六州,豫北属于河北西路。后期又迁都到商丘。 淮河以南地区属南宋。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开封是治所。

明清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省下设8个府1个直隶州:开封府、河南府(洛阳)、归德府(商丘)、南阳府、汝宁府(汝南)、卫辉府、彰德府(安阳)和怀庆府(沁阳)和汝州直隶州(汝州),在开封驻有周王。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行政区划。

近现代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

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南部。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河南、山东二省,河南省域保持至今。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

河南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