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一年前,在工作室师傅的要求下买的,拿到后我就随手放在床头,作为睡前阅读催眠书,主要是因为它是师傅介绍的唯一一本图文结合,并且比较通俗易懂的书,第一遍看,我没有按照阅读要求边做练习边看,属于浏览式阅读。书中大量的图片来说明大人与孩子沟通时的一些不知自觉的不良习惯,也教了我们很多好的处理方式,让孩子能接受的好方式。翻着书中的漫画部分,一边看一边禁不住地感叹:怎么会这样呀?我也这么做过。书中的很多案例,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我们生活中在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跟孩子怎么样交往,中间配有一些漫画,漫画特别生动,漫画中的一个页面告诉我们常用的一些错误方法;还有一面就是她建议的一些好的方法。虽然是浏览式阅读但是还是感到自己在与孩子缺乏沟通技巧,也学到了很多实用性的技巧,女儿成了我第一个实践对象。我注意了去了解接受她的感受,从她的角度思考然后再作出回应,感觉那阶段她真的很听话,我也带得很轻松。 今年暑假培训,师傅在区级培训中又向大家介绍了这本书,我也向几个同事介绍了这本书,当暑假里女儿很费很不听话,我说什么她都有话回答,天天惹我生气的那一周,我又翻出了这本书,并且认真的边完成练习边仔细阅读本书。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大概能体会孩子所说的话传递的感受,但不能很准确的用词语描述,而我的答案与作者预测的答案也有较大的出入,我认为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一些认识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还是不能很准确的从语言文字信息中把握她人的感受。这次边做练习边读并且带着自己与女儿出现的问题去思考,我总结了一些我自己在与孩子沟通上存在的问题: 1.我的感受并不是孩子的感受,我认为的孩子的感受也非孩子真实的感受。 我和女儿的这次矛盾主要来自于笛子考级练习,由于我想在外出培训前让她能熟练的连贯的将考级曲目背熟,加上那一阶段还没有放假,所以都是每天晚上集训2个多小时,当时我的感受是抓紧时间,要快速完成,我心里的感受是着急,一直催她抓紧时间,连续相同的错误出现时就不淡定,急着纠正,说她不动脑筋,孩子就委屈,要不哭要不就回嘴,然后矛盾升级。 后看了书,我调整策略,调整心态,通过观察及和孩子沟通,我发现孩子也想吹好,当连续性相同的错误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她自己单独练习时已经将错误的节奏或者音练熟了,而吹顺了要想改一时反应不过来。当我说她不动脑筋,不认真时她觉得冤枉她了,很不服气,当然跟我对着干。当我肯定她自己能自觉练习时,她非常的高兴,同时也较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我提的建议,这时她依然在快板时很溜的吹出错的音,但当吹完错误的一句能停下来,反应过来错了,这时我也再次肯定她动脑筋想了,能发现错在哪里,如果在吹到这一句之前提醒自己这一句我有哪个音是容易错的,效果会更好,结果在下一遍她确实吹对了。可见“共情”多么重要,让孩子觉得你懂她,她才会听你的话。 2.我在教育时说的话表达的情绪大于文字内容。 有时女儿发脾气,我觉得很奇怪,觉得自己也没有骂他也没有怎么她,可读完了书以后我发现我与其沟通时虽然注意了描述事实,说的话如果用文字记录表达可能不会激起孩子的激烈反应,但是我的语气语调所传达的是否定的信息,让孩子很不喜欢。我是个喜怒哀乐都在脸上不会掩饰的人,发现了自己与孩子沟通上的这一问题后,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写信,写信时形成文字需要斟酌,是情绪整理的好机会,同时文字所表达出的信息会根据读者的不同感受形成不同的理解,更适合于在情绪激烈时进行沟通。 3.我的沟通是不平等的。 我反思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最大的问题是我觉得我比她懂,要求的多,命令的多,而没有站在平等层面进行沟通,让孩子缺乏存在和尊重感,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女儿反抗就大了。 4.要求多,鼓励少。 有很多方面我也知道女儿做得很好,但是没有当面表扬过她,在她心里可能会认为妈妈没有看到我的优点。我尝试了在人多时表扬她,自豪的说说她的长处,虽然当时看她表情有些不好意思,但这天回家对她提出一些要求时她一准会虚心接受。 从女儿身上我想到了孩子们,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我们是尊重他们的,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他们都喜欢跟能接纳他们感受的人沟通,我们并不一定要认同她们的感受,但要会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另外,孩子还是要多肯定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能看到他们的长处,是喜欢她们爱她们的,这样孩子才会乐意与你沟通。 其实,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不仅是和孩子们的沟通,还有是跟成人的沟通,试想是有哪个人不喜欢别人理解他欣赏她的呢,因此换位思考和激励也是一个与人沟通的最重要的途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