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元旦的由来,五十字

元旦的由来,五十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的由来,五十字

扩展资料:

相关历史: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这里所说的“黄帝纪元”是当时有的人想建立一种以传说中黄帝诞生年为元年的纪年法。但因种种原因,这一设想没能实现。不过民国纪年却实行了,一直到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仍在实行。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这一年孙中山让出最高权力,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刚开始,袁世凯还表示遵循孙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继续推行新历。

于是,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农历体系,人们按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当时,政府虽然强力推行新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采取调和折中的方式。

1914年1月,民国政府的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袁世凯考虑到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问题,只批准“元旦为春节”。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被官方正式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这一天。

但一般百姓并不理会公历元旦,仍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并按传统方式庆贺。民国政府十分不满这种二元历法状况,试图全部统一使用公历。一直到1930年,仍然是“二元并行”,于是政府重申:放假及各种礼仪娱乐,如贺年、团拜、祀祖、贴春联等活动一律移置国历新年前后举行。

为了强化这一规定,春节期间政府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其开门营业,并将元宝茶及供祀的果品捣毁,有的还处以罚金,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但这种做法仍然成效不大,人们照旧过自己的春节,当局无可奈何。1934年年初,国民政府决定停止强制废历行为,民间名正言顺过起农历春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决定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元旦与春节的来历:农历元旦被官方易名为“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